有钱人不必考虑赡养父母的难题,只要有钱,可以请十几人甚至更多人来照顾老人,连眉头都不必皱一下;极度赤贫的人也不必考虑,除了自生自灭,他们没有多余的选择。只有处于中间阶层的人,会反复挣扎。
△2013年重阳节,昆明的一家养老院里,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沉沉睡去。摄影/ Wong Campion 路透社
等电梯的时候,尤奇男掏出手机看了一眼,还有四分钟,上午是部门新领导第一次开会,不能迟到。
这时候,电话响了,是照顾住院父亲的护工。“大夫说让你马上过来一趟,可能要进ICU。昨天又叫了一晚上,不吃不喝不睡。大夫还说已经欠费了,今天必须交上。”简短的三句话,句句戳心。
挂了电话,尤奇男走进电梯,心里盘算着开完会怎么跟领导请假。新来的领导对人事方面有不少新想法,而两周内他已经请了三次假。进ICU的话可能一天都回不来,明天就要跟客户谈方案,今晚必须连夜加班了。
上次父亲进ICU,一周费用将近五万,这次更严重,可能要准备更多钱,还要加上请护工的支出。他在心里默默把所有的股票、基金、存款算了个遍。20万,这是他目前能拿出的全部现金。
人到中年,职位中层,虽然已经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但将近40岁的他,还是把眉头皱了起来。除了担心三天不吃不喝只靠营养液维持的父亲,还有很多事需要他操心,脑子已经被填满了。
“突然会有一些时候,觉得自己良心过不去,首先想到的不是老爷子难不难受,痛不痛苦,而是时间和钱。但是没办法,如果我抛开一切,守在我爸身边,没有收入支撑他的治疗,他可能早没了。”尤奇男说。
“很多时候恨不得分出十个身子”
一年前,尤奇男的父亲诊断出肺癌,开始了漫长的放疗、化疗、出院、定期检查、复发、住院的过程。刚开始,尤奇男请长假短假,事毕亲为。母亲走得早,他不想让自己将来后悔。
仅仅一个月之后,他的孝顺梦就被现实打醒了。
尤奇男在一家狼虎丛生的外企工作。在照顾父亲的一个月期间,自己负责的重要项目被同事接手了,上级似乎也有点不满,再这样下去,自己的位置就会被人取代。
辛苦奋斗四年,加了无数班,喝吐了无数次才得到的项目主管位置,可能会保不住。而父亲的病,自己的家,孩子上学、辅导班,每月近两万房贷,都需要这份收入。
筋疲力尽之后,他决定像同病房的其他人那样,请一个护工。
按照深圳的行情,每天240元。但是这次父亲的病情加重,护工要求加价至280元一天,他答应了。因为护工的工作量的确很大,白天晚上都休息不好,还要不停给父亲擦身子以防褥疮。尤奇男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合肥的养老院内,护工们为卧床的老人们喂食。中国约有940万失能老人。摄影/ Jianan Yu 路透社
父亲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商业保险,从生病到现在已经花去将近五十万。
“刚开始离开医院去上班的时候,我爸在病床上看着我,说‘没事别过来了,有事让护工给你打电话’,我开车哭了一路。现在我有空还是会去看他,但是每次走的时候,都像在做一件很坏的事,真恨不得分出十个身子。”他说。
像他这样每年有40多万进账的人,在外人看来理应光鲜从容,与“狼狈”完全沾不上边。然而,“狼狈”恰恰是他形容目前自己的词。现在,他连叫外卖都要掂量一下价格。以前能帮他接孩子,做做饭的父亲,现在躺在病床上要人照顾。
好像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他身上。不仅如此,他还要不断衡量他对父亲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对得起父亲对他的付出,并且在这两者的差距中反复煎熬。
孝顺是个奢侈品
护工李阿姨回到13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收拾东西,她要跟着准备出院的王阿婆回家。
“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个护工,这老太的儿子雇了我们两个人照顾她,其实护理起来不难,就是走路不方便而已。她儿子跟我们说,主要的任务就是陪着老太太打麻将,说是特别爱玩。”
每天260元,一个月7800,活儿少钱多,李阿姨觉得自己很幸运。
“这家儿子很孝顺的,什么都要买最好的,吃也要最好的,老太太一个人的生活费每个月大概都要差不多2万。人家说了,只要妈高兴,多花点钱算什么。”她撇撇嘴,“老太太命真好,有这么孝顺的儿子。”
这样的孝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绝对是奢侈品。
一个背负房贷,每年收入40万的家庭,日常支出大概要需要24万。子女的教育方面,按照市场价格,一个英语辅导班的开销是每年2万左右,每个孩子至少两个课外辅导班,再加上其他费用,粗略计算至少5万。这还不包括夫妻两个人各自社交需要和购买大件物品的支出。李阿姨照顾的老人,一年支出至少需要24万,这远远超出了一般中等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
△护工价目表
步入晚年的父母,一旦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大多数的子女就会进入继抚养子女外的另一个困境——赡养上一辈的焦虑期。
方得意至今仍坚信,自己在父母养老问题上颇具前瞻性。在自己三十二岁的时候,他先后给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岳母在自己家周围买了两套80平米的房子,位于北京四环和五环之间,按照几年前的价格,每平米两万出头,每家一百多万,三家人凑,再加上贷款,并不是非常困难。
“我是八零年的,我们这一代人很多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模式非常普遍。如果一方或双方老人有什么问题,既要保证照顾,又不能全住在一起,我这种方法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在他的带动下,身边很多的朋友都开始考虑借鉴他的做法。
但这种做法的难度已经上升了许多,按照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想在四环和五环之间临近买两套房子,首先房源不太容易找到,其次,现在的房价已经比几年前翻了3倍。方得意当时买房子的小区,现在已经超过5万元一平方米。
△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外的一名老人。摄影/ Carlos Barria 路透社
吴所求没有这么幸运,父亲脑血栓后,他把父亲接到自己的家,雇了保姆照顾。妻子也是上班族,孩子刚上小学,对孩子教育的焦虑,需要付出的资金和精力,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族家庭尚且不易,更不要说三代同堂,老人还患病。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家庭矛盾……
“全家人都非常压抑、烦躁,原来孝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说。
找一个好保姆比找个媳妇难
保姆也是问题,而且是仅次于房子的大问题。如果房子能用钱来解决,保姆则不仅需要钱。
夫妻双方都要工作,一旦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保姆就是必备装备。
“每个家政公司都说自己的保姆专业有经验,但往往不是那么回事。找一个好保姆比找个媳妇难。孩子出生后找月嫂时我就体会到了,现在又来一遍,甚至更难。照顾婴儿可能只是体力上辛苦,照顾老人可没那么简单。”
范莉的母亲半年前被一辆汽车撞,导致多处骨折,做了两次手术,已经换了四五个保姆了,都没能做够一个月。
“在我妈看来,这些阿姨不是干活儿不干净,就是懒,要么就是总是吃家里东西,总之没一个让她满意的。”她摇头,换了几个以后,她决定自己上网找。
登录一家大型网站,输入服务内容,保姆类型,经验要求后,范莉发现一排字,在24小时内已有268人成功预约了保姆。“原来这么多人家里都有类似我妈这样的老人,需要保姆照顾。”
她看到一组数字,2016年从事家政行业的人员超过2000万,全国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350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26%。
费用也不是开玩笑。
按照现在的行情,如果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管吃管住,大概一个月要4500至5000元不等,如果大小便都不能独立完成,还需要加价五百元左右。每家中介的中介费则在4000元上下。
“上有老下有小,正在用钱的时候,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但范莉现在已经顾不得钱,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保姆,解决燃眉之急,让她不必再因这事每天烦心,她就烧高香了。
“每天因为家里的事,工作都没办法安心,这些领导都是能看在眼里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被边缘化,升职加薪基本上就没你事了。”她语气中带着无奈和焦急。
养老院也是分阶级的
犹豫了好多天,吴所求还是试着跟父亲说了去养老院的事。
“最近一段时间,他开始大小便失禁。家里还不到80平方米,加上保姆五口人。房子是买不起了,如果在附近租,我又怕只有保姆和他,更不放心。还不如去一家养老院,有专业点的照顾,还有老人作伴。”他说。
当他说完后,父亲没吭声。
“诶呀,眼圈红着,特别可怜。”说到这,吴所求也说不下去了,眼睛看向窗外。
自从有了送父亲去养老院的想法,吴所求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
他时常想起小时候去海边,害怕地紧紧搂住父亲的脖子,腿夹住父亲的身体;夏天的晚上,父亲会不时给他买个雪糕,在那个年代这是很奢侈的事……他一边想,一边默默流泪,枕巾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尽管没有最后决定,吴所求还是去打听了一下养老院的情况。
他来到一所公立的养老院。这里价格便宜,条件好,护理相对有保障,但现在光排队的就有两千多名老人,每年只能安排入住不到一百人。一位老人如果从现在开始排队,得等到至少20年后才能入住。“如果两年后还没有排到,你到时候再联系我,看看情况,这种失能的情况我们会适当优先照顾,但不能保证,因为人太多了。”
△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内,一位老人站在她的卧室里。作为一家享有声誉的公立养老机构,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只能容纳1000多名老人。而到203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3.6亿。摄影/ Kim Kyung-Hoon 路透社
所有接触过养老院的人都知道,公立养老院的“门难进”,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
吴所求拜访的这类区一级公立养老院,排队20多年的情况已属乐观。曾经有媒体报道称,全国标杆公立养老院——第一社会福利院,仅能提供1100张床位,排队登记的老人一度超过1万人。一位从事养老工作的业内人士对该媒体称,“1万多人排队,每年只能入住几十位,即使按100人算,也要等上100年。”
“那种一个月两三千的不能考虑,条件设施不行,更不要说护理水平,我曾经去过一家,老人们就在一个小院子里坐着,吃饭时每个人拿个小盆,而且那些护理人员说话的口气很不耐烦。”
△位于河南南街村的一所养老院内,老人们正在吃午饭。摄影/ Jason Lee 路透社
有朋友给吴所求介绍了一家医养结合的老年病医院,以养老为主,也有医生护士,如果是深圳市本地户口可以走医保,但是最多只能覆盖一周到十天,报销上限是6500元左右,届时系统变会自动切换回养老模式。
护士长介绍:包吃住,三人间,每个月8910,所有护理人员三班倒,负责所有老人,没有一对一服务。“如果想一对一,也可以自带护理人员,我们可以减2400元。”
护士长说,在深圳,这算是中上水平。
△养老机构价目表
凡是在送不送养老院问题上煎熬的人,一旦决定把父母送养老院,都会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选择,以让老人在没有家人陪伴的情况下过的舒服,也图自己的心安。
虽然知道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但养老院的价格,还是比一般人想象的高。
“给孩子都那么舍得花钱,老人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在身边养老,还不找个条件好的养老院,我自己的日子能过下去吗?”
郑绸看中了一家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独门独户,整个社区分为独立生活区和护理区。独立区是给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准备的,具体的收费是,第一笔需要交20万的入门费,第二笔要根据一居室、小一室一厅、大一室一厅、两居室这四种不同的户型,分别交100万、150万、200万和300万的押金。月费是5000-17200元(不含餐费),以上都是按户收费。餐费是按人收取,每人每月1800元。
护理区的月费会更高些,总计为16000-24000元/月不等。
△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里的老人,正在上网娱乐。摄影/ Kim Kyung-Hoon 路透社
后来他听说还有外资的养老机构,也顺带打听了一下。这家外资机构总部在上海,北京也有。对入住的老人有一定的要求,要预先评估,比如有精神类疾病,认知障碍,或者严重失能的老人,一般不会接收。
费用方面,能够自理的老人费用在12000元/月-15000元/月之间,需要护理的老人,按照护理级别的不同,每月的费用在15000元-25000元之间。
“贵的地方,不光硬件好,软件也不错,更重要的是家境更接近,就更容易聊得来。”郑绸说。
“一开始我也觉得送老人去养老院舍不得,自己心里也过不去。但是后来一想,跟老人一起住或者给老人买个房子在身边,白天也是他们自己在家,晚上我们回去也是各忙各的,还要给我们做饭,时间长了有了矛盾更不开心。这样我们把给他准备另一套房子的钱,用在养老院,条件又好,又有同龄人,想想也是不错的,我爸最后也同意。”
他显得很轻松,好像解决了一件大事。
△某外资品牌养老机构,环境舒适,但定价较高。费用在12000月/月至25000元/月之间。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那样轻松。徐菲是一名脑外科医生,在医院见惯了生死别离,也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不易,拿不出钱的、没时间的。每天穿梭于手术台和病人之间的他,最长不间断手术记录是27个小时。
即便如此,他绝不会送自己的父亲去养老院。“这是我的底线。每个人都不容易,只是不容易的方面不一样。条件好的人的烦恼,并不比条件不好的人少。如果用自己的困难作为借口,我说服不了自己。”
方嘉珂刚接到一个电话,“我们这儿一个老人的孩子,给我打电话特别高兴,说他母亲自从来了以后,心情开朗了很多,气色也好了。”
二十多年前他在天津创办了一家养老机构,专门针对失能老人,后来还有了福利协会和公益基金等,他自己也是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
他说,对于家里有失能老人的这部分人来讲,很多问题是没有经历的人想象不到的。
“刚才给我打电话的这个人,老母亲失去自理能力很多年,总是对着固定的人,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到后来变成了对子女的怨恨,而且这种怨恨越来越强烈,最终导致整个家庭的氛围很不好,老人更不高兴,恶性循环。
“到了我们这以后,最起码有护士和护理的人员陪伴,每个老人每天要接触至少8个人,这8个人里总有他喜欢的人,这就是一种盼头。”他笑着说。
△合肥的一所养老院内,一位老人坐在自己的床边。摄影/ Stringer 路透社
送不送养老院,送什么样的养老院,怎么开口说去养老院,丝毫不比我们为待下一代挑幼儿园和学校更轻松。
赡养上一辈的过程一旦开始,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无奈。父母对自己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的付出,使子女们都希望能给父母一个更好的晚年。然而这些已经步入中年的子女们,受制于金钱与时间,往往既不能让父母享受最好的照顾,也不能长期陪伴父母左右。
将父母送往养老院,或许是保障自己家庭和谐及生活舒适的最好选择。但除了金钱的压力外,情感上的羁绊也让子女们踌躇不已。面对抚养自己成人的父母,终究是不忍。
但无论如何无奈,这个选择的时刻,总有一天会到来。
△合肥的一所养老院内,一位老人透过门缝向外张望。摄影/ Stringer 路透社
美国有“以房养老”吗?
文/沈克明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3年第11期/总第275期
我在美国住了二十五年,而且是学社会工作专业的,还没有见过或听说过周围的老人把自己的房子向银行抵押贷款,“以房养老”安度晚年的。政府安排老人安度晚年计划中也没有“以房养老”模式。
“以房养老”实质是“金融衍生品”
美国在2008年出现了一次金融危机,导致200余家银行倒闭。 策划这次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华尔街“老千”抛出的是金融衍生产品,其中之一是全贷购房或98%贷款购房,100万美元的房子只要付首款2万,而且贷款中介做成一笔贷款可以拿到房价5%上下的奖励。这个经过华尔街精心包装的“次贷”衍生产品,转卖给世界各国,中国买了美国最大的房产贷款机构“二房”(编者注:即“房地美”Freddie Mac——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和“房利美”Fannie Mae——前身为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的债券,结果“二房”破产,中国赔了赚了没有详细报道。不过全世界都吃到了美国的苦头,中国不会例外吧!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抓了一个华尔街大骗子麦道夫先生,判刑150年。2009年,被称为“华裔麦道夫”的金融骗子,42岁的彭日成在洛杉矶法院开庭之前,心脏病突发死亡。彭日成的保盛丰集团总部在洛杉矶,并在纽约、伦敦、台北、北京和上海均设有办事处。这些办事处向全球推销百余种金融衍生品,像卖“次贷”产品一样,层层有回报。
彭最初的主营模式是这样的:折价收购老年人未到期的人寿保单,在投保者死亡之后获取保单的赔偿金。举例来说,一位老人在他中年时向保险公司买了100万美元的人寿保险,正常情况下,该投保人死后家属可以获得100万美元的赔偿金。过去的十几年,这位老人已经向保险公司支付了累计10多万美元的保险费,但后来没有能力继续交付保费,这时保盛丰集团就与老人签约,付给老人已经支付的保费金额的70%~80%并承担后续保费,等老人死后,那100万美元就归保盛丰集团。
凡是做这笔生意的中介都有很高的回扣。
但现在的老人保养得很好,健康长寿,延寿10年、20年甚至30年;除此之外老人后续保费非常高,年纪越大保费越高,保盛丰集团的资金链就出问题了,拆东墙补西墙……骗局开始了。
国内提出要搞以房养老,实际上就是“金融衍生品”或者说是“房产衍生品”。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养老方案!
虽然中国的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就国际形势与国内现状来说,以房养老的不稳定因素太多了,年龄、寿命、贷款率、物价指数、子女关系等利益冲突一大堆。
现在国内城市老人有一套售后公房的情况很普遍。以上海为例,50来平方米售后公房目前在上海的市价是人民币100万元到150万元之间。银行的房产抵押贷款要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等风险,贷款额不会高于现有房价的60%,也就是说,老人拿100万元的房子抵押给银行,最多只能到手60万来养老。如果养老从60岁开始到85岁过世,60万元平分到25年,每年可得2.4万元,每月可以补贴2,000元过日子。加上每月退休金3,000元,老人身体好,在上海能过日子。但是如果老人多病,看病、吃药、住院、请保姆,这些钱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养老?
如果政府把以房养老的对象设计为有房的多病老人,这个动机就成问题了。从表面上看起来是扶你一把,实质是趁人之危赚上一票。
真正帮助老人养老,除了让老人衣食住行不愁,还要医保无忧。快快乐乐,无忧无愁走完人生最后阶段。
政府帮助你养老
谈谈美国的养老。我在纽约退休后,常去家附近曼哈顿73街的一个老人中心,这栋18层的大楼分两个部分,主楼是有300个单元的老人公寓,底层与后花园是老人中心。老人中心是老人活动的场所,无论是住在楼上公寓里的老人还是附近居住年满60岁的老人,不分贫富,都可以免费参加那里的唱歌、跳舞、绘画、电脑、写作班等活动。交1美元有牛奶、面包、咖啡、香蕉各式早餐,交1.5美元有三文鱼、鸡腿、猪排、小牛肉及牛奶、米饭、水果、蔬菜、咖啡、红茶等午餐。每个月底提供下个月30天的菜单,供老人了解与选择。政府补贴每客午餐约6.5美元。
到这个老人中心活动的人有哥伦比亚大学退休教授,有林肯艺术中心的退休艺术家。美国的10月-11月是各届政府、议员改选的季节,大家议论候选人的话题较多,有个在美国邮局干了40年的欧文老头对我说,你知道为什么“占领华尔街”的运动断断续续只坚持了两年,就垮了?是因为没有民众的支持,只有少部分学生、年轻人看到美国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弊病,美国有1/6民众躺在政府福利上生活,吃住医疗都不愁,谁还去闹?
社会的动荡与暴乱,除贫富不均之外,主要的问题是老百姓吃住、医疗、子女上学发愁,这些困难年复一年,不能得到改善与解决,积怨积恨而致。
美国各级政府投资、助资建造老人公寓是全美国医院总数的10倍,就拿纽约市来说,联邦政府资助的老人公寓就有170个,还有市政府投资的、区政府集资的、街道合资的、非营利组织团体私募的、开发商财团建造的,大大小小分布在曼哈顿、布鲁克林等5个行政区,也有百余个,每三个街道(按国内行政称呼)就有一栋老年公寓。
我访问过的克林顿花园老人公寓,它有100套房间,根据联邦房屋第202条例,该老人公寓接受纽约市62岁以上的收入低于25,100美元/年(夫妇)或22,000美元/年(单身)的老人申请。入住之后,每月的房租将收取房客的月收入的1/3。例如,一位退休老人的每月社保金是750美元,居住在这里每月需付250美元左右。如果你把750美元都交给老人公寓,那么除了提供一日三餐之外,每月的看戏、旅游等活动都免费。当然也会留一些零用钱给老人。
老人公寓有社工,他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老年人申请医疗补助,要人护理,社工就向政府申请经费,护理公司上门4小时、8小时、12小时或24小时护理。老人要上医院了,社工就叫车接送;要轮椅车也向政府申请。夫妻二人收入如果低于1,400美元/月左右(每年的标准不一样),享受这些待遇全是政府支付。
老人的收入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公寓的正常运行除了租金收入,大部分申请政府补贴:餐饮向老人局要经费补贴;医疗方面就问卫生局要钱了;租金向税务局要补贴。政府对每一位住在老人公寓的低收入老人每年补贴在3万至5万美元。政府对老人公寓的消费税、地税实行减免。
美国政府的军事、科研、福利三大开销非常之巨。政府没有钱了,就印钱币,放债给世界各国,中国也买了不知何时能还的1万多亿美元美国债券,其中很大部分帮助美国政府养老人。
政府建造老人公寓是关键
中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到,地方对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交付使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要限期通过购置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提到探索“医养合作”新模式,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的服务关系。
这是一条极其重要,极其正确的政策。
我知道上海与全国各地有老人公寓,但政府出资建造的不多,大部分是开发商看到人口老龄化的商机,投资建了不少老人公寓,它不是公租房或廉租房,不是非营利的经营,一般老人是住不起的。例如,上海南汇的“亲和源”有很多媒体捧它,著名电影演员秦怡是这个老年公寓的形象大使。2008年上海《楼市周刊》报道:“位于南汇区康桥镇的‘亲和源’老年公寓进入试运营阶段,据了解目前已有9户共计18位老人入住。这家‘亲和源’老年公寓采取的是类似高尔夫球俱乐部等高级场所的‘会员制’,住进社区的老人必须一次性交纳50万元现金‘入会’,随即获得老年公寓的使用权,50万元换来的会员卡没有使用期限,可以自行将该笔年费转让和继承。此外,根据房间的大小,每年入住老人还要交2万-5万元的年费支付生活照料费,但不包括老人用餐与医疗费用。
其实,中国民政部在上世纪50年代建造了很多养老院,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但改革三十年来,各级政府没有发展养老院,忽视了对老人的福利建设, 导致社会矛盾重重。民政部垄断的殡葬事业大赚死人之钱,在上海一套普通的寿衣叫价千元,悼幅挂一下数百,价格十分昂贵。说实话,民政部有钱有责任建造更多的养老院,并提高服务水准。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政府目前的课题,好在中国的立法中有一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子女孝顺父母是中国人的美德,这个美德已经受到世界各民族的尊敬。
但养老问题最终还是要政府担当起来,这是国家富强、维稳、人民幸福的基础。
后记
在为《现代物业》撰稿期间,百度转载了《理财周报》实习记者李碧雯写的文章,她说:“以房养老,这种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新加坡风行的养老方式正在悄然走进中国人的生活。”这句话使我想起了2006年国内关于能否卖期房的争论,当时新华社记者报道说,美国也卖期房。这是一个非常错误、不负责任的说法。那时我在纽约一家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任经理,美国卖房必须拿到临时CO,才能开盘,而且不能卖毛坯房。所谓“临时CO”是指住宅可能有一两项不影响居住者生命安全的项目没有通过检查,还需改进。美国的房产法律不准卖期房、卖楼花。于是我为《经济日报》撰稿,说明美国住宅销售的顺序,其文有200余家报刊与网站转载。
现在国内想推出一个政策,总是拖出一句话“美国怎的怎的……”经过调查研究了吗?好像美国政策都是好的,这种浮夸的写作必须抨击。美国是个自由国家,房产主人要以房产抵押贷款换得现金,来补充生活开支的人有,但房产抵押贷款,钱没有拿到多少,最后房子被银行收去了,这样的傻瓜实在不多。美国老人为了摆脱孤独的生活,干脆把房子卖了,住进老人公寓的人到是不少。美国开辟了各种养老福利大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美国最普遍的养老方式是住进老人公寓,不存在以房养老的“模式”。
上述那篇文章举了个例子:比如,一年龄为63岁的借款人,在广州天河区拥有一套100平方米的房产,且具有独立房屋所有权。按照广州房产局8月公布的信息,每平方米均价为33,684元。如果按照折新度6成来计算,预期未来可能会增值10万元,扣除按6%贴现利率计算贴现利息,可贷款额度为199.37万元。目前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为73岁,因此该借款人每月可享受1.66万元的养老金。借款人在过世后房屋产权归属有两种情况,若借款人过世后房产所有权归属于银行,那么借款人所要付出的成本为贷款利息12.73万元,以及房屋的剩余价值、利息成本即可。若房屋所有权在约定时并不归属于银行,而是扣除贷款本金和利息后再返还给法定继承人,那么仅需要付出贷款。若按照中信银行的计算方式,每月仅还利息,那么该借款人在最长10年的期限内,每月可获得1.06万元的养老金,不过十年之后,借款人仍需偿还本金。
这个例子清楚地说明,目前国内推出的“以房养老”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是政府要为老人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让老人能无忧无虑安度晚年,而是典当交易。
再说,按上述例子的说法,我一个63岁的老人有每平方米33,684元、100平方米的房子,我把它卖了,换一间100万元的一居室,余下230余万元,就是不存银行,到73岁死,平均每月也有近2万元,死了之后,还有100万元的房子留给子女。
所以,我希望各级政府,是否要推动以房养老政策还要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