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和四月是企业集中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的黄金时期,受肺炎疫情影响,各高校延期开学,原计划的春招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委印发通知,要求暂停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
即将毕业的2020届大学毕业生,在这个春天或将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季?
暂停
春招有“金三银四”,根据以往的企业招聘安排,大量工作机会和实习岗位在此期间密集推送。
然而疫情来势汹汹,相比2003年的非典,无论是确诊人数、波及范围还是传染速率,武汉肺炎疫情的形势都更为严峻。
春招受影响是必然的。早在1月26日,河南就已发出通知,宣布2020河南大型春招延期举行。随后,多地发布通知暂时取消现场招聘会。
1月31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北京市教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暂停现场招聘活动,推迟业务办理时间。通知强调,2020年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书开始时间推迟到3月1日,结束时间延至12月31日。
2月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要求暂停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进行供需对接,实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
各大高校有所应对。清华大学官微宣布其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将暂停举办现场招聘活动,中南大学在《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三大倡议,第一条便是暂停举办线下招聘宣讲活动。
不少企业也明确表示将延迟春招时间。日前,实习生招聘平台实习僧对包括京东、滴滴、美的等在内的24家企业春招情况进行调查,超九成企业表示上半年会有校招/实习招聘计划,近六成企业明确表示会延迟春招时间。
此外受疫情影响,今年各地企业复工时间推迟,对企业招聘和应届毕业生求职均会有较大影响。
困境
尽管已有部分学生在秋招中斩获offer,仍有一大部分毕业生在等待春招的机会。
与非典时期212万应届毕业生相比,如今毕业生数量早已翻了好几倍。从2011年到2019年的十年间,毕业生人数由660万人增加到834万人。
若再加上考研、考公失利者以及归国求职的海外留学生加入求职大潮,无疑给应届生求职带来更多的竞争压力。
近三年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凶猛,2018年238万人,2019年290万人,加上2020年的341万人,每年增加的报考人数都超过了50万人。
国考则连续12年报考人数超过百万,然而整体录取率只有1.68%,2020年国考最热职位由2315人争夺一个岗位。
雪上加霜的是,疫情增加了考研和国考的不确定性。教育部有关部门日前发布通知,原定4月初左右进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是否延期,将视疫情防控进展情况另行通知。
国考则推迟了,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公告,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0年度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面试时间推迟。
另一方面,从企业“供给端”来看,各大企业在此次疫情中承受了巨大压力。股市开盘第一天,整个A股市场(包括科创板)3798家上市公司,3185只个股跌幅在9%以上。
据记载,2003年的非典导致当年的就业岗位减少127万,其中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遭受的打击尤为严重。
中小企业的压力尤其显著,春招可能缩招甚至不招。中小微企业中有不少是民营企业,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解局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保企业就是保就业。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各种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2月1日,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五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指出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苏州在2月2日晚出台了十条政策,内容主要涵盖三方面:一是加大金融支持,不得抽贷、断贷、压贷;二是稳定职工队伍,返还失业保险、缓交社保;三是减轻企业负担,减免房租、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不仅是苏州,北京、上海、深圳、山东、浙江、福建、四川等地也出台了扶持政策。以北京为例,企业可通过与职工协商采取调整薪酬,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直接接触病例工作人员,每人每天补助300元。
虽然旅游、餐饮等人员密集型行业遭遇动荡,不过不需要人群聚集的虚拟经济,比如网络游戏、短视频、在线教育等等,反倒迎来了增长机遇。
以在线教育为例,随着大中小学开学延期,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学”,学生第一次大规模地在家接受在线学习,成为推动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的临门一脚。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2.32亿,占网民整体的27.2%。
另一方面,从应届毕业生“需求端”来看,因疫情而延长的春节假期,未免不是毕业生提升自我竞争力的好时机。